存在多种因素阻碍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其中包协同创新意识、3D打印产业结构、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技术协同创新、协同机制建设问题等突出的几个方面。
一、创新意识不足且不具有协同性。产业链协同创新是连接上下游的一个庞大系统,在产业化初级阶段多数企业各自为政,以企业独立发展为经营目标,每个企业对协同创新的认识不同,缺乏进行全产业链的创新意识或存在差异性。这种创新意识的不协同阻碍了产业链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有效集成。
二、3D打印产业链尚不健全,产业结构如图2-4所示。当前的产业结构包含了大学和研究院、3D打印企业、3D打印服务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及消费市场。第三方的技术验证支持、金融支持、风险投资、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产权保护等相应政策缺失,有待提升与进一步发展、完善。
三、各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引导创新。3DHubs平台3D打印设备统计数据表明排名第一的Stratasys公司占有25.5%的市场容量,接着是RepRap和Ultimaker2以分别为21.9%和18.4%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和第三,3DSystems排名第四占10.8%的市场设备保有量。中国3D打印网显示2015年全球3D打印企业排名依次为美国3DSystems公司、美国惠普公司、德国EOS公司、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泰三位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华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包含一半的中国企业。在2013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为17.2亿人民币,到2014扩张到47.4亿元,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但是与整个制造业相比相差甚远,缺乏具有规模、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
四、产业相关技术协同创新。3D打印产业链涉及三位模型设计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混合沉积建模技术(FDM)、立体平板印刷技术(SLA)、分层实体制造技术(LOM)等3D打印技术、3D打印特殊材料合成技术等。当前,3D打印设备技术在精度、稳定性、时效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企业通过对国际3D打印龙头企业进行设备引进保持制造能力先进性。同时,材料技术也是3D打印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技术引进成本高昂、技术创新风险大、耗时长,导致在技术层面水平不一。其次,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机制与链接缺失,很难实现产业链技术协同发展。
五、协同创新模式建设问题。协同创新模式是3D打印产业链的协同运营制度体系,为产业链协同提供协同创新的路径与方法。由于产业发展情况、协同创新意识等问题的存在,很难推进协同创新模式的建立,其完善过程也具有渐进性,需要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企业新闻
阻碍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的因素
更新时间: 2019-09-05 17:53:15 查看次数: 313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 周口3D打印
企业电话 : 15816873821
企业手机 : 15816873821
企业QQ号 : 3092215391
企业邮箱 : xmjiecheng@qq.com
企业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