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背上铺着横向的护拱条石,还设有 6 块钩头石,而且主拱横向设置了 5 根铁质拉杆,横穿全部 28 道拱圈,铁杆的端部采用扩口的做法。这种设计增强了主拱横向的一体性和协同受力。主拱和腹拱纵向的条石之间采用腰铁相连,能够传递一部分弯矩,这样就让纵向受力更均匀,减小砌缝开裂的可能性。

全桥的砌筑工艺非常精准,石灰浆砌缝普遍小于 0.5 厘米。翁伟等人对赵州桥的上部结构和桥台进行了全桥仿真的有限元分析。他们的分析中,主拱、腹拱和侧墙采用石材本构关系,灰浆砌缝采用界面单元离散裂缝模型,侧墙采用弥散型裂缝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赵州桥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活载的不对称布置影响比较小,而温度荷载的影响比较大。降温的时候,拱顶底部局部位置会出现拉应力,虽然没有超过砌石的抗拉强度,但这属于不利的荷载工况。